大自驾
500miles 9997浏览
五一去的雁门关,之前看到的评论中,南门的景点收费电动车现在已经取消,买了票直接开车到入口。景点分北门和南门,其中北门里面附近有许多商店和饭馆,吃饭现在不是问题。南门距离关城较远,没有多少消费的地方。但是建议从南门进来,因为经过南门到雁门关关城近三公里山路跋涉后,才会感到风景的优美不是白白得到的。许多游客从北门进来,走300米就上关城,然后参观结束,就觉得不值。假期人也不多,下午4点出来,门口显示游客3350人。山区气候变化快,春秋建议拿上雨伞和长袖衣服,阵雨转瞬即来。五月的天气最高近30度,但是在一座小桥下发现大片冰块!真令人吃惊。
雁门关

雁门关,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,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,以“险”著称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关”,有“天下九塞,雁门为首”之说。与宁武关、偏关合称为“外三关”。

地址:
相关足迹
  • 500miles 10432浏览
    雁门关这是昭君出塞的地方。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传说。尤其是雁门关客栈,更值得一看,不仅仅是那窑洞式的房子让人感觉新奇,曾经在这里住过的22位帝王,5位公主及那些将军,更是让这个驿站显得不寻常。
    4
    雁门关
    2019-03-11
  • 500miles 5240浏览
    去雁门关的那天下雪!美呆啦。周武王弟偃最早守这里,赵国李牧这儿抵御外敌,蒙恬从这儿北击凶奴,霍去病,李广,卫青。花木兰。唐的薛仁贵。后唐李克用,李存勖父子。。。北宋杨绩业(杨家将)。都守过这儿。昭君从这儿出塞,蔡文姬归汉来过这儿。刘邦好像差
    4
    雁门关
    2019-03-11
  • 500miles 4746浏览
    中华第一关”的名号真的不是盖的。来到现场让你领略到古人的智慧,辛劳和伟大,虽说城关大多是近代重建的。因为是冬季,游人少,游玩起来闲庭信步,可是天气太冷了,尤其是关口寒风凛冽,吹得脸很疼,建议大家去时务必穿厚些,戴好帽子。景区管理方面,感觉不
    4
    雁门关
    2019-03-11
  • 500miles 13122浏览
    雁门关刚刚升级为5A景区。虽然是重新修的,但是非常值得一游,游人不多,管理好。可以围绕景区的长城转一圈,景色美,尤其是晴天的时候,因为景区都是砖石建筑,记得穿着鲜艳的衣服,拍照效果绝佳。
    7
    雁门关
    2019-03-11
  • 500miles 3367浏览
    站在雁门关古关上,细思先辈业绩,满目尽是硝烟,感慨良多。是一个能勾起情怀、唤起激情的绝妙去处。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的游历之地。只是我在携程订的票而售票员非告诉我今天拿明天的票,可惜了我已订了两天的票,只能临时买票。所以不能五星评分。
    5
    雁门关
    2019-03-11
  • 500miles 6107浏览
    天下九寨,雁门为首。来到这里内心竟然难以平复一种豪情,远至古代将士在此抵御外邦蛮族,也有近代官兵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发生。这是一个有太多故事的地方,也曾是腥风血雨的杀场,但是现在,这里是和平年代的风景区。看群山环绕,地势险要,我们只能想象它
    5
    雁门关
    2019-03-11
  • 500miles 5564浏览
    雁门关,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,与宁武关、偏关合称为“外三关”。雁门关以“险”著称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关”,有“天下九塞,雁门为首”之说。雁门关门票90元,乘坐园内的观光车从后腰铺到明月楼往返10元 。雁门关发生过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,也曾奏
    9
    雁门关
    2019-03-11
  • 500miles 3495浏览
    雁门关,又名西陉关,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,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,与宁武关、偏关一道,合称为“外三关”。雁门关,是历史最为悠久、经历战事最为频繁、知名度最高、影响面最广的古关隘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关”。它是世界文化遗
    6
    雁门关
    2019-03-11
  • 500miles 3115浏览
    雁门关坐落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県県雁門山 為明代古長城 旅遊巴或自駕遊都会在雁門關後腰铺服务中心換乘景区中巴上景区,車程3分鈡 步行约廿分钟可到達地利門,附近有関帝廟、宁边樓、关署........ 景点 如果䠪續往上爬,請預足夠時間 由於地点
    10
    雁门关
    2019-03-10
  • 500miles 3348浏览
    雁门关的沿途风景真的很棒,这里是入主平原必经之地,也是兵家必争之地,古有得雁门关者得天下!武则天自创的五个字里,这里占了三个,还有一代忠烈杨家将就在此地镇守,非常值得游览,一定要找个讲解员
    4
    雁门关
    2019-03-10